一只上了鎖的多格小櫃

  讓許多老靈魂重新齊聚一堂

  構成一幕幕的生活場景,

  也牽起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聯繫與令人動容的傳奇

 

《祖父的六抽小櫃》是第一本寫作角度結合「民藝品賞析」、「台灣民間生活紀錄」、「古物『封印此時此地』之哲學意涵」等各面向的著作。

 

這是一本召喚物魂的深情之書,我希望在12/17(六)這晚,也能召喚每個人心中的一些回憶。

 

  「作者細細描訴那些菜櫥、菸酒櫥、柑仔店櫥的抓耳撓腮、喜不自勝,真是讓我這外行人亦被那如普魯斯特寫馬德蓮糕而召喚之時光彷彿可撫觸之細粉、歷歷如繪之流動運鏡觀看所魅惑。」

 

  封存在民藝品裡的是最道地的祖輩記憶

  讓人回味再三的百來年台灣風土人情

 

每一件物品,都藏著一個老靈魂。在無形中牽起許許多多人與人之間,難以言述的緣分,也見證歷史。
當舊有的主人逝去,老靈魂就會繼續尋找適合他的所在,然後,呼朋,引伴。

新力寶寶、老招牌、舊花瓶、糕餅模……,這些我們小時候生活的物品,現在都成了「懷舊品」,有些甚至還留存在祖父、祖母家中,令人不由得憶起幼時在那些老房子度過寒暑假的時光。每件民藝品背後都有一則則屬於他們的故事,物品是個引子、是個橋樑,讓我們跟著楊凱麟教授,來一場懷舊時光之旅吧!

駱以軍

 凱麟是個不斷把「觀看」這件事,在虛空抽象界翻剝再翻剝,「所有的」現象與物自身的另一維度漂浮、釋放、纏舞,這樣一個說故事者。某些時刻,我覺得他在透過描述一個逝去之物(或景、或人),傳授我「如何看」的技藝。

  「多格櫃是祖父的,小時候我常在他房間裡輪番打開每格抽屜,希望能有驚喜。當然,抽屜裡的東西從不曾改變,是老人棄置遺忘的陳年藥包,年代久遠不知為什麼被收起來的各式紙條,早已停擺廢棄卻捨不得丟掉的旅行用鬧鐘,一大把不知年代的日本鎳幣,放大鏡與老花眼鏡等等被世界遺忘的雜什。」

  凱麟的這些收藏物的照片和充滿靈光的文字,很難不讓人想起張岱的《陶庵夢憶》;班雅明的《拱廊街計畫》;艾可的《羅安娜女王的神祕火焰》。一種失落之物的搜尋掏回,推疊成另一個神靈的、鬼魂的世界。

  我好幾個夜晚在他的這個各自禁錮了不只是消逝之古代工藝,且消逝了那紊亂時鐘的孤立之物,它們原本栩栩如生展開的一幅「東京夢華錄」、「陶庵夢憶」、「清明上河圖」……但那是一個被卡夫卡式的助手們變裝的販仔們,從台灣各近乎超現實的「惡土」、荒原礫地頹毀老屋被掏挖出來的「消失的、又不存在的場所」

 

 

楊索

      其實,楊凱麟並未趕上民藝收藏的盛世。5年多前,他初抵此領域,販仔們都說「你來晚了」,但是,他就像執迷的淘金者,即使礦脈已被淘盡,仍日以繼夜汰洗金砂,奔馳於搜尋台灣的老東西。

     他形容那段時期,最鮮明的影像就是透過擋風玻璃,看到眼前一條黝黑、永無止盡的道路。猶如德國導演溫德斯的公路電影,旅人行走天涯,漸漸失去方向感,手握方向盤的楊凱麟,腦海中是對生命躁動的迫問。

 


作者自序

 

我不是骨董專家,但是與台灣老東西的相處卻是生命真實的感動。

 

物的生命其實比人悠長。躺在老屋十九世紀的橡木床上那晚,我不自禁地感動莫名。

我總是希望能疼惜每一件物品,正如它們先前的主人一樣。老東西的材質常常是單純的木、竹、陶、瓷與玻璃,在歲月的淘洗下變得脆弱與易毀,而手工雕飾 的人物花樣更是禁不起粗魯的磕碰。生活於老東西之間使人懂得對周遭事物有更細心與謹慎的對待,對老東西的尊重與疼惜或許正是「慢活」的物質基礎,是對自己 身處世界的用心。

  對物的惜情來自於悠長時間所滋生的美感。室內只要放置一件老家具,即使只是造型簡單的台灣菜櫥,整個空間便往往盈溢著獨特氣韻,一種近乎隆重的莊嚴,以及此莊嚴所自然噴吐的美感。這是現代的薄板裝潢永遠模仿不來的。

   台灣民藝或許可以離開其僅是「骨董收藏」的刻板印象或「文物買賣」的不佳聲譽,因為在台灣民藝的諸多項目(老家具、老佛像、老瓷器、老石雕……)裡,銘 刻著昔時台灣社會敬天惜物的感情,以及對許多深情的民藝人而言,由歲月所賦予的獨特光暈。生活於台灣,除了千篇一律地將自己的房屋改建與異化成虛假的地中 海或北歐風格之外,或許應該有不裝潢(或拆裝潢)的選擇。台灣既存的老家具與老東西可以是我們生活空間的另一個純淨可能,而且比起被裝潢所汙染與失憶的居 家,屬於台灣的老東西有更健康與無可取代美感。

  每一件老東西在時間的淘洗下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明滅閃爍著悠長生命所充盈的靈光。因為惜情與念舊,我決定寫下這些光暈所照亮的細微人、事,與我因此認識而熟稔、因熟稔而相惜的民藝人。

  這不是一本骨董指南,也不是關於古物歷史的研究,一切被寫下來並編纂成書的,是對昔時台灣的感情,與在一切速成速食的失憶年代裡,對我所曾喜歡與結交的民藝人事的回憶。

  找回屬於台灣的時間質地與美感,或許就是這本書出版的理由。

 

作者簡介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研究文學、藝術與當代法國思想,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旅居法國十年,返台後鍾情於台灣的古老物件,嘗試重新尋獲台灣生活的美好質地,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童年時居住的日本式木造樓房,祖父所珍藏、遺留下來的多格小櫃,或許對於在當時對台灣民藝品什麼都不了解的情況下的作者的心中,早已悄悄開啟他對台灣民藝品的收藏想望……

 

 

《祖父的六抽小櫃》分享會

12/17(六)19:30@永楽座(台北市泰順街60巷9號B1,樓上是小哲食堂)

主講人:楊凱麟

活動免費,無需事先報名,歡迎大家參加!

 

arrow
arrow

    永楽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